在大多数人眼中,七十岁是安享晚年、含饴弄孙的年纪,对于来自浙江杭州的陈志远来说,古稀之年却是他虎扑中国执起剑柄、追逐梦想的新起点,每天清晨,当城市还在沉睡,陈老已经穿上击剑服,手持花剑,在训练馆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步伐和刺击,他的目标简单而坚定: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,站在国际赛场上与年轻人一较高下,这不仅是一个老人的个人梦想,更是对年龄偏见的一次挑战,激励着无数人重新思考生命的可能性。
陈志远的击剑之旅始于三年前,退休前,他是一名普通的机械工程师,从未接触过专业体育,2019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社区活动中尝试了虎扑体育击剑,瞬间被这项运动的优雅与激情所吸引。“击剑不仅仅是体力比拼,更是脑力的较量,它需要策略、速度和专注,这让我感觉年轻了二十岁,”陈老笑着说,起初,家人和朋友都认为这只是短暂的爱好,但陈志远却坚持了下来,他聘请了专业教练,每周训练五天,每天至少三小时,从基本步法到复杂战术,他一点一滴地积累,甚至在家中也设置了一个小型训练场,反复观看比赛录像,分析对手的弱点。
他的努力没有白费,2023年,陈志远在浙江省老年击剑锦标赛中夺得花剑组金牌,一鸣惊人,今年,他更是在全国老年运动会上获得银牌,吸引了媒体和体育界的关注,但陈老并不满足于此。“我的目标不是在国内比赛中获奖,而是站在世锦赛的舞台上,年龄只是一个数字,它不该限制任何人的梦想,”他坚定地说,击剑世锦赛通常面向职业选手,没有年龄上限,但参赛者需通过严格的资格赛,陈志远计划在2025年参加亚洲区资格赛,如果成功,他将成为史上最年长的世锦赛击剑选手之一。
陈志远的故事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,引发了广泛讨论,许多年轻人被他的精神所鼓舞,称他为“真正的网红”,体育专家指出,陈老的现象反映了全球老龄化社会中,老年人对健康生活和自我实现的追求,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,到2030年,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14亿,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比例逐年上升,击剑作为一项低冲击、高益处的运动,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、协调性和认知能力,特别适合老年人,陈志远的教练刘伟表示:“陈老的表现证明了,只要科学训练,年龄不是障碍,他的专注力和战术思维甚至超过了一些年轻选手。”

追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陈志远面临着体力下降、恢复速度慢等挑战,去年,他因膝盖伤病暂停训练两个月,但通过物理治疗和积极心态,他很快重返赛场。“伤病是运动员的一部分,关键是如何面对它,我学会了更注重热身和恢复,而不是盲目拼命,”他分享道,社会上的年龄歧视也偶尔带来压力,有人质疑他“浪费资源”或“作秀”,但陈志远用行动回应:他参与社区击剑推广活动,免费教授老年人击剑基础,鼓励他们打破自我设限。“我希望我的故事能让更多人知道,七十岁也可以开始新事物,梦想没有有效期。”
陈志远的旅程也凸显了体育产业的包容性发展,近年来,国际击剑联合会(FIE)和各类体育组织积极推广终身体育理念,增设老年组别赛事,并提供培训资源,2024年巴黎奥运会后,国际奥委会更是强调体育的全民参与性,鼓励各年龄层投身运动,老年体育政策不断完善,社区体育中心遍地开花,为像陈志远这样的爱好者提供了平台,体育社会学家李明认为:“陈老的故事是体育民主化的体现,它打破了精英体育的壁垒,展示体育的本质——人人皆可参与,人人皆可受益。”
随着2025年世锦赛资格赛的临近,陈志远的训练愈发刻苦,他调整了饮食计划,增加蛋白质摄入,并结合瑜伽和游泳提升柔韧性,他的日常作息严格如职业运动员:早晨5点起床,6点至9点训练,下午研究战术,晚上早睡,尽管路途漫长,但他乐在其中。“每当我拿起剑,我就忘记了自己的年龄,我只感受到激情和快乐,”他说,他的家人也从最初的担忧转为全力支持,女儿陈琳说:“父亲的变化令人惊讶,他变得更健康、更快乐,甚至影响了我们全家开始运动,我们为他骄傲,无论结果如何,他已经是我们的冠军。”

陈志远的梦想不止于个人成就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,推动社会对老年体育的重视。“很多老年人退休后感到失落,但体育可以赋予他们新的目标,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银发选手出现在赛场上,”他说,他的故事已引发连锁反应:多地老年击剑俱乐部会员数量增加,体育厂商开始设计老年专用装备,媒体持续关注老年体育话题,这不仅是体育领域的进步,更是社会观念的变革——年龄不该定义一个人能做什么,而是经验与热情的加速器。
在陈志远身上,我们看到了体育的真正精神:无畏、坚持和超越,他的剑尖指向的不仅是世锦赛的舞台,更是一个更包容、更活力的未来,正如他所说:“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,只有太早的放弃。”无论2025年的资格赛结果如何,陈志远已经用行动书写了一段传奇,激励着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,无论年轻或年老,都能执起自己的“剑柄”,勇敢向前。





